《蒙古邮政史(1854-1921)》(一)

作者:赵岳,

在现在的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之间横亘着一片大戈壁,中国古代称之为“大漠”。“大漠”将蒙古高原分隔为漠南蒙古与漠北蒙古。民国初年,漠南蒙古地区没有统一的行政区划,分属于绥远、热河、察哈尔等省,邮政资费标淮与内陆各省相同;而漠北蒙古则作为一个单独的地区,实行特殊的邮政资费标淮,研究其特有的邮政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蒙古邮政史是中国早期边疆邮政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相关的邮政史料一直是国内外邮学界高度关注的对象。我们这里所研究的蒙古,就是特指外蒙古地区,又称外藩蒙古。外藩蒙古原属于喀尔喀部的分支,由于受到淮噶尔部的进攻,康熙三十年(1691),经过多伦诺尔会盟,喀尔喀部正式归附清朝,外蒙古正式并入大清版图。1921年外蒙古独立。

一、清代蒙古驿站体系

归附大清的外蒙古地区通过设立盟、旗、佐领建立了新的行政管辖体系,同时为了服务于整个蒙疆边镇的军事防务,清政府在蒙古地区主要交通干道及所经过的重要城镇陆续设立了驿站。驿站在蒙古地区通常称为“台”、“台站”。蒙古驿站体系的骨架是国家驿道及台站。蒙古驿站包括官办台站(中央交通)和苏木台站(地方交通)。

清末,蒙古地区的驿站干线主要有三条:一、张家口经赛尔乌苏、库伦至恰克图一路,全程约3380华里,此路由库伦办事大臣管理;二、张家口经赛尔乌苏至乌里雅苏台一路,全程约4530华里,此路由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管理;三、乌里雅苏台至科布多,全程约1320华里,再向西可达新疆古城,此路由科布多办事大臣管理。图1所示为乾隆二十年(1755),唐努乌梁海寄北京的政府公文,源自魏刚《蒙古邮政史(1841-1921)》邮集。

宣统二年(1909),蒙古地区开始陆续裁撤驿站。由于蒙古地区邮局建立的时间较晚、数量较少,在随后的一段较长时间内,该地区实际上处于驿站与邮政联合运行状态。

二、早期非官方邮政

现代邮政在蒙古建立之前,除了驿站以外,还留存了一些通过非官方邮政传递的信函,这些信函主要是一些传教士或旅行者寄回西方的家信。

韩利格《蒙古邮政史》中列述的“法国传教士邮件”中,最早的为1841年3月3日,但这些函件均发自内蒙的绥远地区。

2013年在德国发现一件新的蒙古早期非官方信函,1854年10月18日从蒙古的恰克图地区寄出,经莫斯科到达德国(图1),此件现藏于丁劲松《蒙古邮政史(1854-1921)》邮集。

手机集邮经作者授权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