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造册处与徐家汇天文台

作者:江宇翔、李圣恺,

收集实寄片的爱好者,时常会发现片上的信文包含许多有趣的历史细节或者是生活片段。

这是一张1911年上海徐家汇天文台寄海关造册处的清四次邮资片。蟠龙1分邮资图销7月20日上海工部戳,空白处有上海辛亥六月廿五日十八时腰框式到达戳。当天到达。片上收件人名址是:中国海关上海造册处主任收。腰框戳处另有铅笔中文“造册”二字。片背信文为法语(图1),译文大致如下:

先生,

兹收到贵处寄来的刊物,下册《1910年度通商各关华洋贸易论略》第一卷。我谨代表我台表达最真挚的谢意

中国上海徐家汇天文台

劳积勋(签名)天文台台长

徐家汇,1911年7月11日

寄件人Louis-Froc是时任徐家汇天文台(下称“徐台”)台长劳积勋神父(图3),其原名Froc,洗名Louis1,邮资片上的签名即两者的结合。劳神父于1883年首次来沪,1894年再次来沪即任徐台副台长,1896-1914年和1919-1926年间两任台长,1931年回法国并于次年去世。劳神父在台风预报方面有杰出成就,因此有“台风神父”的美誉。如今的合肥路在1927年前称为天文台路,法界当局在1927年将其更名为劳神父路以表彰其气象方面的突出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劳神父与钱钟书夫人杨绛女士友善,后者的代表作《走到人生边上》有专门的章节《劳神父》记叙彼此的交往。

设在上海的海关造册处(图4)是印制大龙、小龙和万寿邮票的地方,重要的邮政史料《大清邮政事务通报》也由造册处编纂出版。上海造册处的全称是海关总署造册处,它是海关主要负责编辑出版印刷各通口岸贸易统计年报,以及监督各种海关出版物相关事宜的专门机构2。而信文中提到的文件就是造册处每年最重要的出版物。自赫德掌管海关以后,建立严格的统计制度,各关须向总税务司署递送《海关贸易统计及报告》。这份报告除了贸易统计外,还包括各通商口岸的政治动态、社会生活等,并规定必须由洋员执笔,华籍海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来江海关内已设有印书房(Printing office)和报表处(Return Department)两个机构,负责贸易统计和出版事宜。随着文件数量的不断增加,赫德决定将两个机构合并成立造册处(Statistical Department),并从江海关分离,直接归总税务司署管辖。

《海关贸易统计及报告》原先是每年刊行三册,第一、二册是贸易统计,第三册是贸易报告。1882年以后合并为两册,上册《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Part I, Reports on The Foreign Trade of China and Abstracts of Trade Statistics)包含原第一册的贸易统计以及部分第三册的贸易报告;下册《通商各关华洋贸易论略》(Part II, Returns of Trade at the Treaty Ports and Trade Reports for the year)为原第二册的贸易统计及第三册剩下部分。由于人手的限制,上下两册并不同时完成,通常都是刊就即行呈送3。这就是信文显示徐台仅收到下册的原因。

那么造册处的具体位置在哪里?邮资片上的造册处主任又是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由于相关档案的遗失,回答起来并非易事。笔者查阅了与明信片同年的1911年版《上海行名录》(The Desk Hong List,A General & Business Directory for Shanghai And the Northern And River Ports etc. ),书中记载造册处位于赫德路34号(34,Hart Road, 1943年改名常德路),位于今常德路新闸路西南隅(图5)。时任造册处主任为Chalmers, J.L,他从1873年起在中国各地海关任职,并于1911年任造册处主任直至三年后逝世。

造册处地址的另一佐证是片上的落地戳,戳号“九”即九支局,卡德路支局。在1919年静安寺支局设立前,卡德路支局负责包括赫德路造册处在内片区的邮政服务。

徐家汇天文台与海关的气象观测合作

徐家汇天文台初建于1872年,由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创办,历任台长和主要工作人员都是法国传教士。徐台兼具天文、地磁、气象等观测功能,在我国气象史上有重要地位,有“远东气象观测第一台”的美誉。最初的观测是在徐家汇天主堂的东面平台上,1873年在蒲西路221号兴建拥有二层平台的五开间平房作为正式观测场地。1900年,随着业务的增加,徐台在原址西侧建新楼(图6,今蒲西路166号);1901年,在佘山山顶扩建天文观测台。解放以后,上海气象台迁入徐台原址,天文观测部分与佘山观测台合并成立上海天文台4。乍一看,徐台专注于天文和气象的观测,与负责税收的海关似乎没有什么交集,那海关为何要把内部的刊物寄给天文台呢?

原来海关税收很大程度来自于通商口岸的商船,而气象与船舶的航行安全密切相关。在赫德主导下,海关在完善沿海港口灯塔航标系统的同时,逐步建立了气象观测站,形成了气象观测网系统,并把气象观测纳入海关的海务五项基本业务之一。赫德原本希望与同文馆合作共建气象台,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此时,徐台和香港天文台已初具规模,并逐步开展沿海气象预报工作。1879年夏,徐台预测将有台风袭击上海,并向来往商船提供预警。此次预报淮确,不仅开创了我国台风预报的先河,同时也为徐台与海关气象站的合作提供了契机。1882年,赫德通令各气象观测站将观测记录寄往徐台以配合该台的气象预报工作5。1915年,徐台溥洛克神父曾高度评价海关气象工作,“今日中国测候系统组织完美,所有工作咸称满意……饮水思源,海关职员辅助实多”6。

双方在气象观测领域的紧密合作,造册处在完成年度《海关贸易统计及报告》印刷后,就将刊物寄给徐台,以彰显双方的友谊。这张有劳神父签名的清四次片了成了一个难得见证双方合作的载体。

参考文献:
1. 徐汇区志编纂委员会.徐汇区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出版社.1997.
2. 章宏伟.海关造册处出版物探略[J].出版史料.2003(1).
3. 万海霞.晚清中国海关造册处及其职能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3-6.
4. 吴燕.1873-1950-科学.利益与欧洲扩张-近代欧洲科学地域扩张背景下的徐家汇观象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J/OL]. ISBN 9787516130100.
5. 上海气象志编纂委员会.上海气象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出版社.1997.
6. 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 徐家汇观象台.维基百科[OL].

本文来自先睹堂主的博客,手机集邮经授权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