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资机戳片背半个世纪的上海

作者:李圣恺,

相比贴用邮票,使用邮资机戳的明信片要比信封少得多,尤其是在80年代之前。笔者一直留心使用邮资机戳的上海风景明信片,最近有幸收获1张,发现手头的资料已经正好可以展示上海开始使用邮资机戳以来各个时代的风貌。故在此选出其中四张最具代表性的实物与各位同好分享。

虽说上海最早使用邮资机戳可上溯至1936年[1],但是真正大批量使用还是从1948年的英国环球(Universal)公司多面值(Multi-Value)型机小雁图符志开始,其中又尤以“沪(四)”为多。图1即为1949年使用该邮资机戳的国际实寄片。此片于1949.4.12自上海寄往意大利佛罗伦萨。资值银圆2600元,为1949.4.11-1949.4.16间国际明信片邮资(不含航空费)。片上还销有同日上海邮政总局癸字戳。片为照相版,风景为自苏州河畔的河滨大楼东望黄浦江。左侧最近处尖顶为上海邮政总局塔楼,左边近中间远方稍低处尖顶为长治路上日本电信局,中间为40年代苏州河上的船民生活。此片邮寄时,人民解放军已经基本解放了长江北岸,国共双方正在进行北平和平谈判,许多外侨正在考虑是去是留,本片即为上海意侨寄往佛罗伦萨聋哑人教会学校l’Istituto Gualandi的通讯。信文祝贺复活节并问及意大利的情况。

就在上片抵达佛罗伦萨(水陆路邮程约为1月)不久后,上海即已解放。解放初的上海百废待兴,但在政府的领导和人民的努力下,上海主要公共区域的面貌在不长的时间内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至50年代末已是一番新气象。图2即反映新上海景象的这样一张实寄片。风景于此时的上海图书馆、原跑马总会大楼上向外拍摄。景中旧时的跑马场已改造成舒爽惬意的人民公园,园内绿树成荫,人工湖里停泊着成排的游船供市民休憩,远处原先的大新公司在顶部挂上了“国营上海市百货公司”的特大招牌,左侧大光明电影院的门口可见南京西路上除了沿用的有轨电车外还增添了新式公共汽车。就连邮资机戳也“改头换面”了。此片使用了“沪(十一)”邮资机戳,资值是新币43分,为1958.1.1-1976.12.31间国际航空明信片邮资(国际明信片13分、航空费30分),1962.7.26自上海寄往荷兰鹿特丹。“沪(十一)”是上海邮局于1961年向瑞士Hasler公司引进的两台F88型邮资机中的一台[1],盖销此片时刚使用了一年,故而看上去销印十分鲜明。相比于上片13年前的邮资机戳,这台新中国邮政首次进口的新机器已将所有的字顺改为右读并去除了“上海”的英文,铭记由“中华邮政”改为“中国人民邮政”。除了邮资机戳外,此片还销有同日24支局(九江路支局,1953年由原福州路邮局迁来,今外滩支局)邮政日戳。此片亦为照相版,上海光荣照相馆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印制。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就如上海的城市面貌变化并不太大,上海的邮资机戳也一直在使用原来的旧机器。图3即为仍在使用的“沪(十一)”所销国际片,只是此时国际航空明信片的邮资已提至60分(国际明信片30分、航空费30分)。邮资机戳较之图2已折旧不少,其中日戳部分的上半圆已经磨损,这点在同时期“沪(十一)”别的使用例上也可看到。此片于1980.11.28自上海寄往西德赖内(Rheine)。60年代以后,原先住在上海的外侨已经基本全部离沪,寄明信片的外国人只有途径上海的匆匆过客。此片即是一例。寄件人在信文中言“来自上海的问候,于摩托船Untertürkheim号”。据记载[3],此船是1978年在西德不莱梅建造的货船,在2004年报废前来往于世界各港口。此片应是船上海员停靠上海时寄出的。片为1979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的《豫园》套片中的“九曲桥雪景”,展现了一幅上海并不多见的时令景色。尽管70年代末改革开放业已开始,但在片中所见人们仍衣着朴素,服装色彩由灰色或青色为主导。

在改革开放的头20年里,上海市区的高楼拔地而起、交通建设紧锣密鼓。在图4这张片上,我们看到了世纪之交上海川流不息的外滩夜景。海关钟楼后方的高楼即80年代后期建造、1990年完工的文汇大厦。远处上海大厦左侧灯火通明的通途亦在该时期建造的吴淞路闸桥。邮资机的发展也在这20年里突飞猛进[2]。在八九十年代,上海单单向Hasler公司就购进了邮资机上千台[1]。此片所销的邮资机戳“沪(B11) ”即是上世纪末向该公司购进的Mailmaster型邮资机所销[4]。资值420分,为1996.12.1-2003.12.31间国际航空明信片邮资(国际明信片320分、航空费100分)。此片于2001.8.8自黄浦支局寄往意大利米兰。

这四张明信片之间分别相隔了15到20年,分别代表了上海风景不同的四个时代。邮资机戳上的铭记从“中华邮政”→“中国人民邮政”→“中国邮政”;资值币种从银圆→人民币,邮资也逐渐提升。明信片图的风景从繁忙脏乱的苏州河切换到焕然一新的人民公园、安详平和的雪后九曲桥,然后是灯火辉煌的金色外滩。跌宕起伏的半个世纪跃然于片。在这50多年里,它们曾带着时间的印记陆续离开上海,跨越半个地球,散落世界各个角落,而如今又相聚一起,更是令人感慨万千。现距图4所展现的上海又过去将近20年,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图中的文汇大楼让步于外滩统一风貌已在2006年拆除,上海大厦前的吴淞路闸桥也因同样的原因于世博会前拆除,今天的明信片上浦江两岸景色的取景更是将重心转向了浦江的另一边。若是50年后还有好事者再选出四张回望今天,不知又是怎样一番滋味。

参考资料:
1. 武玮磷.早期上海邮资机符志漫谈〔J〕.上海集邮,2002.9.
2. 武玮磷.上海是我国早期邮资机业务的领头羊〔J〕.上海集邮,2017.12.
3. Kosmos Bulkschiffahrt〔J/OL〕[2018-01-18]de.wikipedia.org/wiki/Kosmos_Bulkschiffahrt
4.  武玮磷.上海现行邮资机符志研究〔J〕.上海集邮,2003.2.

本文来自先睹堂主的博客,手机集邮经授权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