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上海邮政代办与上海邮局(1867-1922)(二)

作者:张兰青,

二、美国上海邮政代办的设立

美国的“上海邮政代办”于1867年6月10日在美国驻上海领事馆正式成立。当天,美国邮政部长致函国务卿,要求国务院任命其驻上海总领事为上海邮政代办,负责收、发、转运来往中美两国之间的邮政总包。国务院当天批复同意,同时指示总领事管好领事、邮政两个摊子,并且做到账目分开。邮政部同意给一部分津贴,并与国务院就此达成协议。邮政部与国务院的正式任命于6月14日通过书信寄往上海美领馆熙华德总领事。很明显,这封信没有赶上7月4日太平洋邮轮的第三次西行,而是上了9月3日离开旧金山的第四次西行邮轮,26日抵达横滨,再由支线邮轮“哥斯达黎加”号转运,并于10月14日送达上海。驻上海的美国副领事Willie P. Mangum代表总领事确认,10月14日收到这一任命和其他指示。随任命书同时运到的还有美国邮票和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等邮政用品,以及邮戳和其他邮局所需用品。

1867年10月17日,“哥斯达黎加”号作为美国邮政代办成立后的第一个航班离开上海,24日到达横滨,所带邮件转交25日离开横滨去旧金山的美国邮轮“共和国”号。该轮11月19日抵达旧金山,所带邮件目前存世3件。1867-1869年上海到横滨的支线船期如图1、2

1867年起,美国同时在日本的横滨、长崎、兵库、神奈川和函馆都设立了邮政代办。这些邮政代办与上海同样,最初由领事馆兼办,接受国务院指示;随即发展到美国领事邮局,接受邮政部指示。而信件则都由太平洋邮轮公司承运。日本的这些邮政代办很快发展成领事邮局。然而,日本很快发展了自己的国际邮运,因而日本的美国邮局在1874年12月31日全部关闭。翌年,日美签订两国间的邮政公约。而中国则又经过了48年才全部关闭外国客邮。

由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代办美国来往中国的邮件主要是指到达上海,以及由上海分发宁波、天津、北京、烟台、牛庄、汉口、镇江、九江等商埠的邮件。这些商埠的领事馆负责分发投递上海代办发来的当地信件,出售上海代办发来的美国邮票,将寄往美国的信件汇总寄往上海代办。到1889年,上海邮政代办下属的商埠增加到20个,包括重庆、宜昌、芜湖、温州、张家口、开平、大沽和武昌等。

福州以南的商埠与城市则根据美国与香港1867年11月12日签订的协议,由香港英国邮局经转,因而香港不必设立美国邮政代办。香港负责通邮的城市包括福州、厦门、汕头、广州及东印度群岛的一些属地。天津领事馆美国领事Smithers曾于1887年要求与上海同样的代办权,他认为天津是北方邮件转运中心,业务繁忙,也应该获得每年250美元的津贴。然而上海美国总领事甘乃迪(Kennedy)不予批淮。天津则从未取得邮政代办的资格。天津作为美国邮政代办的收发戳也“成了一个传说”(图3)。据美国官方文件,美国的上海邮政代办是美国邮政在中国55年的唯一代办机构。

1870年起,美国领事馆内已安装供出租的私人邮箱,此举比上海工部书信馆要早2年。

据1873年8月6日美日邮务会议精神,美国在日本的邮政代办仅负责横滨到香港的邮件转运。1875年3月,日本三菱邮轮公司收购了美国太平洋邮轮公司的横滨-上海支线,包括其邮轮。1876年4月15日,日本客邮局在上海成立,下辖烟台、镇江、牛庄、九江、天津、汉口、宁波和福州八个分局。日本客邮局通过改善服务与降低资费来争取美国侨民的邮件。而美国客邮局的邮务由领事馆兼管,在轻重缓急上,邮务总是低于领馆事务。经美国客邮局递送的邮件总比经日本客邮局的慢一拍。这样,从1875年起,美国客邮局邮件大减,日本邮局则叫嚷要美国侨民把信件全部交日本邮局。

1880年,新任总领事欧文·丹尼发现,“所有美国来信由我们忙着分发,所有寄往美国的信件则贴了日本邮票。钱,统统给日本邮局赚去了”。丹尼要求美领馆加强服务,天天加班,尤其是开船那天的前夜,许多人通宵加班。不久,局面得到改善,美国的上海邮政代办业务大增。1886年,在美国邮政部协调下,美国每条太平洋邮轮都保证安排装载邮件,目的在于不让信件脱班。

1886年,宁波美国领事Edwin Stevens自己贴钱捎带收发私人信件,因为公事信函必须经由上海美领馆转寄。后来他要求美国国务院补偿180美元。1887年,宁波领事Thomas F. Pettus雇佣了一个信差,他也要求补偿。结果,1896年美国撤销宁波领事馆,美国在甬侨民的信件统统交给神父J.R. Goddard办理。汉口领事馆平均每星期收到2次邮件,每次100-300磅。但是汉口、宁波和天津都没有用过美国邮政代办的邮戳来盖销邮票。

1887年,在上海美国总领事甘乃迪的努力下,美国商人可以通过上海邮政代办向美国客户邮寄样品,邮政代办以大大低于信件的第四类邮件的邮资收费。

1888年,美国邮政代办共有4位工作人员,月薪分别为100、15、8以及5银元。

1899年起,上海总领事Goodnow多次致信国务院,要求开办汇兑业务。直到1902年3月22日,上海领事馆才被授权开办邮政汇兑。

1896年3月20日大清邮政官局成立后,6月24日致信美国上海邮政代办,表达了要求加入万国邮联的愿望。美国于1896年10月29日邀请了中国政府参加1897年5月在华盛顿举行的万国邮联会议,以熟悉万国邮联的要求。中国政府于1897年1月14日接受了邀请,并且于3月22日从海关派出3位洋人代表(一个美国人和两个英国人)与会。会上中国代表觉得中国尚不具备入会条件,即使加入万国邮联以后,外国客邮还得保留一段时间。后来中国又参加了1906年5月26日结束的万国邮联大会,然而由于日本等国的否决,中国还是没有能加入万国邮联。这一拖就到了1914年。

尽管美国政府表示大清政府有了官办邮局,1898年5月31日上海美国总领事Goodnow给华盛顿的报告中列举了7个理由,认为美国的上海邮政代办必须继续下去。主要的理由如大清邮局没有远洋运输能力;美国不能相信日本,把公事信件交给日本邮局;美国也不能依靠加拿大20天一班的邮轮。美国邮政部因而做出了无限延续上海邮政代办的决定。

1900年2月1日,中美双方在多次谈判后,签订了中美互寄邮件协议,同意中国享受不是万国邮联会员国的会员待遇。允许中国信件贴用中国邮票寄往美国和美洲国家。指定旧金山和塔科马为美国的两个国际邮件交换中心。然而4个月后的义和团运动使这个协议夭折了。

各地的美国领事馆却与政府的观点相反。1902年1月9日,烟台美领馆领事福勒(John Fowler) 就向国务院要求在烟台设立美国邮政代办,甚至每个领事馆都应该设立。这样美国来的邮件就可以直接装入各自的邮袋,而免去上海的分拣。1903年5月,牛庄美国领事米勒(Miller)也起而响应,他主张美国邮件从美国到日本后直接到烟台,再由烟台转运北方的城市。1907年福勒再次提出恢复日本到烟台邮路,他认为义和团运动后,烟台地区有6000多美国侨民与军人,建个美国邮局都不过分。福勒的请求被国务院否定。国务院认为一年前汕头也提出过同样的要求,汕头由于没有美国邮局,外洋信件常常要通过来往于香港和马尼拉的军舰转运。美国邮政部后来答复称“鉴于中国政府不断要求废除客邮,美国邮政部也已表达了当其他国家撤销客邮时也将上海美国邮政代办撤销的意愿,在这个时间提出在汕头建立客邮局是不可取的”。

1905年,美国一度改变部分邮路,在邮袋到达日本后,交由法国客邮转运中国,并于中国分发。由于法国没有分发能力,第二年这种做法便停止了。于是美国邮件到横滨后先由日本运送上海,再由大清邮政转运北方。另一个邮路改变是福州的邮件起初是经香港转运,1897年福州领事馆的W.C. Hixson代表福州总商会致函美国邮政部,要求改由上海转运。这一请求被批淮后,美国到福州的信件可以早到10-15天。1904年,美国到中国东北的信件起初规定经转俄罗斯,随即改为牛庄例外,改经转上海去牛庄。1908年日俄战争后,美国到东北的邮件开始走日本神户转运,不久即在沉阳总领事William Straight要求下,改走北京和上海邮路,由大清邮政负责,原因是日本人不可靠,会偷拆邮袋。美国国务院也要求其邮件由大清邮局收寄,而避免日本横滨。

1900年6月13日,义和团包围了北京。北京使馆与上海失去联系。美国邮政部于8月2日成立了驻华军邮(Military Postal Service in China)以方便八国联军内美军的通邮。8月14日,八国联军进入北京。8月25日,1号军邮站(Military Postal Station No.1)正式设立。封为1900年11月7日天津寄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翰的邮资封,面值2分,加贴4分带版号邮票1枚,溢贴1分。邮票销1900年11月7日中国天津1号军邮站日戳。军邮站除了普通邮件外,还办理汇兑与挂号业务。1901年,军邮站以美国国内邮资收寄美国来的国际邮件。后来,北京、天津和塘沽还开办了包裹业务。美国海军军舰也参与了运送邮件的服务。

北京的包围解除后,上海领事馆于11月28日第一次收到北京的来信。1901年7月26日,美国邮政部命令在华美国军邮局与1号军邮站停止邮政业务,邮资邮务统统恢复到战前。命令于1901年9月1日生效。

本文来自先睹堂主的博客,手机集邮经授权转载

发表评论